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会刊
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分会会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 全选
    |
    研究与设计
  • 孙佳, 仇兆忠, 杜磊, 尹鸽平
    电源技术. 2021, 45(5): 561-5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LaMnCoNixO3 (x=0.1、0.2和0.3) 球体钙钛矿氧化物催化剂,该球体催化剂由厚度约为50 nm的纳米片构成,直径大约为1 μm。通过高倍扫描电镜、高倍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物理表征,并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i的掺入可以显著提升LaMnCoNixO3催化剂的氧还原(ORR)活性和氧析出(OER)活性。当Ni的掺入为0.2时,其ORR和OER活性均最优:ORR半波电位为0.716 V (Hg/HgO, RHE);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OER过电位为410 mV (@1.23 V vs. RHE)。上述结果表明,合理的Ni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ORR/OER活性。
  • 许寒, 刘慕霄, 卢志威
    电源技术. 2021, 45(5): 566-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醇溶胶-凝胶工艺合成了 LiCo0.9Fe0.1PO4/C材料, 该材料具有亚微米级粒度尺寸(100~200 nm),同时该材料表面被1 nm作用的碳层均匀包覆,经过电化学测试,未掺杂铁和已掺杂铁的样品分别具有131和143 mAh/g 的比容量(0.05 C)。室温下,两种样品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2%和 94%,55 ℃下经过50 次循环,两种样品的保持率分别为43%和52%。
  • 郑涛, 刘婧, 李杨, 桑林, 周江
    电源技术. 2021, 45(5): 569-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半互穿聚合物电解质,并通过交流阻抗、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电流等方法对半互穿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及锂离子迁移数等电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半互穿聚合物电解质能够自发成膜,其电化学稳定电压大于4.3 V,采用原位涂覆固化方法制备的半互穿聚合物固态电池循环80次,容量保持率为82%。
  • 邓朝文, 刁玉琦, 张海昌
    电源技术. 2021, 45(5): 572-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氟化碳材料掺杂到铬氧化物材料中制备成复合极片,以此极片为正极,锂金属为负极组装成锂铬氧化物电池,研究氟化碳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体材料的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测试粉体材料的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交流阻抗谱测试;采用蓝电测试平台测试氟化碳掺杂铬氧化物扣式电池和软包电池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两种物质混合后未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铬基金属氧化物的放电特性;两种物质分别在各自的电压平台下工作;混合物的放电容量等于两个单物质放电容量的总和;氟化物与氧化物混合使用提升了电池的比能量。
  • 孔俊丽, 康丹苗
    电源技术. 2021, 45(5): 575-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对软碳储锂机理与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CV曲线表明高电位区间的容量由锂离子吸附主导,低电位区间的容量是锂离子吸附和锂离子插层两个过程叠加。XRD结果表明放电时锂离子随机无序嵌入软碳负极中。软碳独特的储锂机理导致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扩散系数基本保持恒定。软碳材料具备较小的电化学阻抗以及活化能,并呈现出优异的快充性能。
  • 张倩然, 石海鹏, 王永红, 秘立鹏, 姜楠
    电源技术. 2021, 45(5): 578-5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元锂离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备用电源工况,测试得到电池交流阻抗谱,通过建立等效电路,研究欧姆阻抗Rs、电荷传递阻抗Rp和扩散阻抗CPEw随不同搁置时间、环境温度、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经过五个周期共140 d的搁置,常温搁置电池容量保持率为96.3%,高温45 ℃搁置电池容量保持率为83.7%。电池欧姆内阻和电荷传递阻抗有小幅增加,高温状态下变化趋势明显。
  • 崔建弘, 杨静宜, 张红梅, 杨俊岩
    电源技术. 2021, 45(5): 582-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宏观角度建立了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放电模型,借助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放电过程中过氧化锂沉淀形貌系数对放电电压的影响、正极厚度对比容量的影响、过氧化锂体积分数分布、有机电解质电流密度及电势的变化情况。结果可知,高放电电流情况下,电池放电电压随着过氧化锂沉淀形貌系数的降低而降低;减小正极电极厚度会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但正极厚度较薄会降低正极中容纳沉积物的溶积,减少电池容量;集流体近侧为放电反应的主要聚集区域,同时会生成较多的过氧化锂沉淀物,使得有机电解质电流密度骤降。该研究为锂空气电池放电机理的理解和放电性能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 孟金岭, 肖健夫, 闵婕, 李章溢, 孙瑞
    电源技术. 2021, 45(5): 585-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将退役动力电池重组成性能良好的电池组用于储能,实现电池组价值利用最大化,提出电池一致性检测与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电池组不一致性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结合电池健康状态、电池单体SOC,把电池组容量与能量利用率作为一致性评价指标,设计“三步实验法”作为电池组一致性检测方法。该方法组合的电池组能同时提升容量与能量利用率。
  • 陈赐阳, 陈德旺
    电源技术. 2021, 45(5): 589-5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对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的实时在线监测并改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的锂电池RUL间接预测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定等压降放电时间构建健康因子,用NASA公开的锂电池数据集中的B0005、B0006电池放电周期数据训练出电池容量退化模型和等压降放电时间预测模型,最后结合这两个CNN-LSTM模型为锂电池RUL间接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并且模型的实时性和间接预测具有良好现实意义。
  • 张宁, 汤建林, 彭发豫, 李剑
    电源技术. 2021, 45(5): 595-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预测的问题,通过神经模糊逻辑系统对锂电池循环寿命变化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建立以循环次数、温度、电池容量为输入,相邻循环电池容量差值为输出的电池容量变化模型,通过得到锂电池容量变化趋势,从而实现对锂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最后,将锂电池循环寿命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 叶林峰, 石元博, 黄越洋
    电源技术. 2021, 45(5): 598-6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是电池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预测难和单向LSTM神经网络不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GRU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将电池容量数据作为关键因子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BiGRU的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更高,且训练参数较少,验证了BiGRU模型的有效性。
  • 吴铁洲, 刘康丽, 杜炘宇
    电源技术. 2021, 45(5): 602-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池在工作时电流变化剧烈,使用传统无迹卡尔曼算法(UKF)估算电池荷电状态(SOC)时有较大误差。为了提高SOC估算精度,基于锂离子电池混合噪声模型,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无迹卡尔曼的滤波进行修正,得到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UKPF),并用该方法来估算锂离子电池的SOC。实验结果表明,UKPF算法SOC的估算误差小于2.1%,明显优于UKF和PF算法。
  • 单博学, 吴育新, 许启跃, 丁炯, 叶树亮
    电源技术. 2021, 45(5): 606-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限于仪器原理,传统绝热加速量热仪测量锂电池比热容时存在一定的热散失。然而,现有的测试方法均选择忽略该热散失对比热容测量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差示绝热追踪的锂电池比热容测试方法。首先,基于传统方法与本文改进的方法,对方形和圆柱形的标准样品进行比热容测试,将测得的比热容与标准样品的参考比热容对比,得到了两种测试方法的最大误差分别为7.66%和1.94%。其次优化了圆柱形样品打包方式,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式减小了热散失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改进方法测试50 Ah NCM622方形电池以及15 Ah LiFePO4圆柱形电池的比热容,在40~65 ℃温度范围内,其比热容测试值分别稳定在0.94~0.98 J/(g·K)和0.97~1.01 J/(g·K)之间。
  • 王佳琪, 陈立铎, 许佩佩
    电源技术. 2021, 45(5): 611-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管理系统在维持电池组内部热量均衡、使电池安全可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Floefd软件对电池标准模组进行高度方向温度场热仿真分析,并开展验证实验。在电池组放电过程中测量模组底部、上表面、冷却板导热垫、侧板等高度方向各点温度,将仿真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工况时,电池模组上表面温度达到45 ℃,模组上表面与底面温度差12 ℃,与仿真结果10.77 ℃相近;模组和液冷板间的导热垫上下表面,温度差2 ℃,与仿真结果一致。
  • 王延宁, 严其艳, 席海亮
    电源技术. 2021, 45(5): 615-6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钛酸锂电池具有可高倍率充放电特点,常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充电的场景,比如大型电化学储能装置、需快速充电的电动汽车等。为避免钛酸锂电池在高温脉冲工况下容易因表面温度升高而引起爆炸等危险情况发生,研究钛酸锂电池热行为是很有必要的。按照不同充放电倍率(0.3 C、0.6 C、1.0 C)对钛酸锂电池进行实验,对高温脉冲工况下的钛酸锂电池热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以钛酸锂电池电化学过程为基础,对其生热机理、产热功率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倍率下充电生成热功率比较高倍率下充电要低些,且强制空气冷却比自然冷却降温效果好,冷板散热冷却效果最佳。
  • 曾骥, 曹铭, 黄菊花, 刘淑琴
    电源技术. 2021, 45(5): 619-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搭建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HIL)测试系统尤为重要。基于RT-LAB搭建实时仿真平台,实现与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软件的联合仿真,通过LabView设计仿真测试管理软件,从而实现不同负载模型切换,充电过程通讯测试,不同仿真工况的自动测试以及故障注入测试等功能。
  • 张斯明, 孙天逸, 李红林, 刘邦卫, 谢华
    电源技术. 2021, 45(5): 622-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东四卫星平台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充放电管理主要依靠能源管理软件完成,东四增强卫星平台应用新一代电源控制器(PCU-NG)作为储能控制装置后,充放电管理主要依靠PCU-NG自主完成。为模拟东四增强卫星平台锂离子蓄电池组地影季充放电循环,设计了地面模拟试验,包括试验用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设计了地影季蓄电池组充电试验、72 min地影放电试验。
  • 白志浩, 张丽, 吴肇苏, 王子君, 桑彩薇
    电源技术. 2021, 45(5): 626-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ISO26262功能安全V型开发流程,对一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功能安全概念阶段设计,通过定义动力电池系统相关项以及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得出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目标及对应的ASIL等级,依据ASIL分配原则将安全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要求进一步细化为技术安全要求,为后续系统层面软硬件的设计提供安全需求输入。
  • 王潇, 张立强, 孙启海
    电源技术. 2021, 45(5): 630-6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洋仪器装备,提出了带有诊断接口的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能够将测得的数据通过诊断接口上传到上位机中。同时该系统可以在检测到故障之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
  • 王伯瑞, 刘晶, 郑培
    电源技术. 2021, 45(5): 635-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导致电池组增加过充电或过放电风险,并造成个别电池易老化,在工作中易老化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使其可用容量和寿命下降,且过充电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温度快速上升,易引发热失控,增加电池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引入均衡技术以减轻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基于此提出以开关阵列为核心的改进型双向DC/DC变换器均衡电路,以荷电状态(SOC)极值为均衡开启条件,并设计基于蚁群算法(ACO)-Elman动态神经网络的模糊PID控制系统,以粒子群算法(PSO)对量化因子寻优处理。经MATLAB/Simulink仿真,开关阵列使DC/DC变换器均衡能量传递路径缩短,避免能量的无效流动,通过各算法间的优化处理,实现PID特征参数随控制参量变化实时可调,即控制占空比使能量传递处于最优状态,充分发挥电感的储能作用,与其他均衡方案相比,均衡速度快,且效率高。
  • 彭飞帆, 李晓倩, 曹铭
    电源技术. 2021, 45(5): 641-6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基础,对相关的CAN通讯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通信协议中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之间充电通信的总体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以通信协议为基础,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BMS端的充电通信模型,并能通过dSPACE实时仿真平台与充电机端很好地进行模拟通信。
  • 陈威, 蔡超, 谭金婷, 潘牧
    电源技术. 2021, 45(5): 645-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反极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寿命,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聚焦于膜电极的一次抗反极能力,而反极事件极有可能在整个燃料电池电堆运行期间频繁发生。在单电池上模拟电堆反极的状态并对阳极添加有氧化铱催化剂的抗反极膜电极进行多次反极实验,采用一系列电化学诊断工具和扫描电镜来研究其反极行为和性能衰退情况。结果表明膜电极的抗反极时间随着经历反极次数增多而急剧缩短。在经历三次反极后,电池功率密度衰退了近50%,阳极电化学活性面积降低了63.4%,而阴极侧仅降低了5.5%,此时阳极活化极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电池在800 mA/cm2时内阻增加为原来的3倍。扫描电镜观察到碳载体被严重腐蚀,催化层结构坍塌,反极使得阳极催化层厚度减薄了约50%,氧化铱颗粒发生了明显团聚。该研究结果对于设计可靠、耐久的抗反极膜电极具有重要意义。
  • 韩冬林, 刘艺柱, 翟晓晗, 张杰
    电源技术. 2021, 45(5): 649-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汽车级微控制器S32K144芯片,完成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分别设计了膜电极单模电压检测电路和燃料电池堆控制电路,开发了基于 C 语言的膜电极电压采集程序和燃料电池堆控制程序,并且用样机验证了设计。
  • 姜明序, 王赫, 刘树峰, 高鹏
    电源技术. 2021, 45(5): 652-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蜂窝增强结构引入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制备工艺,进行了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设计与生长工艺以及蜂窝结构增强型柔性衬底制备技术研究。通过激光扫描显微镜、EL发光测试、I-V测试等手段分析了衬底增强型轻质高效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及结果。最终成功制备了面积达到24 cm2的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其效率达到30.57%(AM0,25 ℃),质量比功率可达到2.4 kW/kg。这为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在未来载人航天、临近空间飞行器等应用打下了技术基础。
  • 姜倩, 苗林, 雷柳, 张银环, 王勃
    电源技术. 2021, 45(5): 655-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PERC、PERT电池组件的衰减特性。根据目前行业对于LID及LeTID的机理,分析了PERC、PERT电池组件在LeTID测试中效率衰减及增益的原因。同时从PERC电池的生产优化方面考虑不同光注入工艺对于PERC电池衰减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考虑后期的恢复问题,分析了不同预处理电池光注入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对PERT电池分析了光注入工艺对于其性能增益的稳定性研究。整体评估了PERC、PERT高效电池组件长期光诱导衰减特性,确保电池组件功率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 李华柏, 谢永超, 邓智
    电源技术. 2021, 45(5): 659-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力机车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对充电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基于DSP为核心的蓄电池温度自动补偿充电控制电路,实现了根据实时温度自动调节充电电压的功能。该电路提高了机车蓄电池的充电质量,保证了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 于广, 申华, 刘龙, 王伟
    电源技术. 2021, 45(5): 662-6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级采用Boost+APFC电路,后级采用同步整流技术,以LLC串联谐振变换器为核心,进行了满足谐波要求高效率高功率密度90 W开关电源的设计。在对LLC谐振变换器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工作条件下的频率设定和频率调节输出电压及其增益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LLC谐振变换器的具体过程,计算得到了谐振电容、串联电感和激磁电感的设计参数。样机以88~264 V宽电压输入可得到稳定的19.5 V电压输出。样机满载效率89%,功率因数0.95以上。
  • 曹以龙, 朱冬冬, 吴丹
    电源技术. 2021, 45(5): 665-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数字电源常采用传统Boost升压电路或者Buck降压电路,由于开关频率的限制,以及占空比最大最小值的限制,导致输出范围有限,抗扰动能力差。为了提高输出范围,给出了一种采用双半桥结构组合成的数字电源,实现对于输入电压的升降压,采用改进三模式控制,降低中间模态时的开关应力,闭环控制采用PI控制器与功率前馈控制相结合。硬件设计时半桥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后期维修方便,节省了设计成本。在实验室搭建30 W实物平台,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案的电源具有较宽范围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稳定,抗扰动能力强,动态响应在50 ms以内,占空比能够平稳过渡,全范围效率达到95%以上,在中间模态采用改进三模控制比传统三模控制效率提升0.15%。
  • 廖鸿飞, 帅定新, 龙涛元
    电源技术. 2021, 45(5): 669-6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以LLC谐振变换器为主电路的锂电池充电器开关频率变化范围较大,恒压涓流充电时调节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以电容输出滤波的半桥LCC谐振变换器作为主电路的锂电池充电电源设计方法。分析了电容输出滤波半桥LCC谐振变换器的恒流和恒压输出特性以及恒流恒压模式的转换过程,给出了变换器精确的参数设计方法。搭建了16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恒流模式下,当输出电压在20~80 V变化时,变换器的工作频率变化仅有3.33%,并且通过调节工作频率,可以实现空载恒压输出。变换器的开关管能在全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最高效率94.5%。
  • 综述
  • 赵仕杰, 马扬洲, 谢迎春, 宋广生, 黄仁忠
    电源技术. 2021, 45(5): 673-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硅基材料因具有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自身电导率低和循环时体积膨胀大,限制了其应用。以Si/SiO2为前驱体形成多种复合结构,发挥各自固有的优点,可以有效减轻硅的体积效应和改善整体的循环稳定性。SiO2作为基质不仅可以压缩晶格间距,抑制过度的相变和体积变化,还可以缓解锂化/脱锂过程中硅体积变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较长的循环寿命,同时保持硅能提供高的容量。为此我们考虑到如何有效制备Si/SiO2复合材料变得很有研究意义,使它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在实际锂离子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蔡艳平, 陈万, 苏延召, 姜柯, 黄华
    电源技术. 2021, 45(5): 678-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寿命对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和基于融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总结归纳了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两个问题,最后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 蔡洁聪, 吕洪坤, 朱凌云, 王伟
    电源技术. 2021, 45(5): 683-6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光伏发电站热斑的成因和特性,对热斑的现场检测、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现阶段,这些在线监测技术会增加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实际工程应用很少,但会在未来光伏发电站的智能运维中得到广泛应用。
  • 赵小军, 潘凤文, 王彦波, 王晓阳, 李明阳
    电源技术. 2021, 45(5): 686-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1.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成堆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封装载荷以使电池堆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优异的耐久性。在封装载荷作用下,包括气体扩散层(GDL)和质子交换膜(PEM)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堆芯构件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影响电堆内水和反应热量传输以及电堆内部组件间接触电阻的变化。从实验和建模两个方面,讨论了封装载荷作用下,GDL和PEM形变对水热传输的影响机理,总结了封装载荷均匀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可加深封装载荷对PEMFC性能影响的理解,为设计者和制造商提供参考信息。
  • 新书介绍
  • 侯凯, 陈铭, 刘刚刚
    电源技术. 2021, 45(5): 690-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