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会刊
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分会会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 全选
    |
    本刊特约
  • 徐欢, 夏章讯, 景粉宁, 王素力, 孙公权
    电源技术. 2023, 47(6): 687-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通常以含N2、CO、CO2等非氢组分的重整氢气作为燃料,而非氢组分的存在使得电池性能大幅下降、稳定性变差。通过极化分析、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组分与浓度的N2、CO对HT-PE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2单独存在时的稀释效应增加了物质传输阻抗,而CO单独存在时会毒化电催化剂,增加氢氧化反应(HOR)电荷转移阻抗。在惰性稀释组分和毒化组分共同存在时,膜电极性能损失高于它们单独存在时的加和。该现象源于在较高的H2传质阻力条件下,H2与CO的竞争吸附反应导致的毒化加剧。本研究为HT-PEMFC膜电极的设计优化奠定了基础,并为电堆高效可靠性运行提供指导。
  • 徐嘉晨, 张希, 于学文, 乔志军, 阮殿波
    电源技术. 2023, 47(6): 693-6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质基活性炭具有绿色环保和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因而拥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聚乳酸(PLA)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质聚合材料,在一次性用品领域里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PLA。将废弃PLA作为前驱体,通过磷酸低温交联反应和KOH活化造孔,制备得到废弃PLA基活性炭。实验表明,磷酸的交联反应能够抑制焦油的产生,炭产率显著提高;碱炭比(质量比)为3:1时,废弃PLA基活性炭具有典型的分层多孔框架,拥有最佳孔隙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且比表面积达到1 553 m²/g,总孔容可达到0.75 cm³/g;在0.1和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可分别达到206和185 F/g,经过3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仍有90.7%。
  • 行业评论
  • 尚随军, 毛焕宇
    电源技术. 2023, 47(6): 698-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逸兴, 杨梦召, 孙博雅, 顾佳俊
    电源技术. 2023, 47(6): 700-7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Xene凭借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MXene的结构、制备方法和电子特性,阐述了MXene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层间距、自堆叠、表面官能团等因素对其储能性能的影响。讨论了MXene与碳材料、聚合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等不同组分的复合,并对MXene基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侯书增, 翟博, 张杰, 程雪
    电源技术. 2023, 47(6): 705-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锂电池发展应用的瓶颈。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液是突破此瓶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固态电解质Li7La3Zr2O12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窗口宽,而且与Li负极接触电化学稳定性好,应用潜力大,故Li7La3Zr2O12的烧结制备方法一直是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Li7La3Zr2O12的烧结方法,包括固相烧结法、微波烧结法、助烧剂辅助烧结法、场助烧结法、高温快速烧结法,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优化现有烧结方法工艺以及寻求更好烧结方法提供参考,对烧结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张双虎, 迟彩霞, 乔秀丽, 赵洪波, 谢继春
    电源技术. 2023, 47(6): 709-7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宽和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对安全性能和极速充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锂离子电池的极速充电过程,易在石墨负极表面析出金属锂,产生电池容量衰减、安全风险增加、使用寿命缩短等诸多问题。阐述了负极析锂的机理。列举了负极析锂的三种分布状态,并说明了这些分布状态形成的原因。分析了负极析锂的影响因素,如电芯N/P值、充电温度、充电倍率、过充、Overhang设计。提出了解决负极析锂的对策。对负极析锂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负极析锂的可能研究方向。
  • 朱展枢, 周宇, 刘杰飞, 侯贤华
    电源技术. 2023, 47(6): 715-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为基础的发电体系和电网削峰填谷措施而言急需解决规模化储能问题,钠离子电池因其安全性高、资源丰富及成本低的优势有望是未来最理想可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的电源器件,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其成为高效率规模化储能装置的核心问题。分析了聚阴离子化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电化学特性以及改性方法,综述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 周贤玉
    电源技术. 2023, 47(6): 721-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研制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热源/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RHU/RTG)的有利条件:我国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RHU/RTG的研制起步不晚;核电堆乏燃料中有镎-237和镅-241可供生产钚-238;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研制钚-238 RHU/RTG的经历可供借鉴;我国有PUREX流程的研发和运行经验,且在建造商用后处理大厂。
  • 研究与设计:化学电源
  • 于冉, 金翼, 刘家亮, 胡晨, 杨岑玉
    电源技术. 2023, 47(6): 724-7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情况近年来多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其未来发展。隔膜作为电池基础材料之一,对电池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聚丙烯(PP)/聚乙烯(PE)隔膜熔点低,会在高温下发生变形或融化,引发大面积内短路。研究了负极支撑型SiO2/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复合隔膜,通过对粘结剂PVA/PEO配比的优化,在实验室与中试产线上均制备出复合隔膜,其厚度仅有14 μm,在400 ℃下不发生形变,显著提高了电池热滥用与机械滥用时的安全性能。电池循环性能稳定,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9%,且在–20~–40 ℃的极低温环境下,展现出比常规电池更高的容量保持率。
  • 王绥军, 孙召琴, 于冉, 胡晨, 金翼
    电源技术. 2023, 47(6): 729-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寿命和安全已引起广泛关注。以25 Ah三元锂离子电池(NCM/C)和4.5 Ah钛酸锂电池(NCM/LTO)为样品,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正极相似负极不同的电池在高温和低温工况下电池全寿命周期内性能衰退规律。拆解了新电池和循环后的电池,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电池负极的形貌和界面进行对比;利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电池产气的组分和含量;采用C80微量量热仪对电池负极热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发生电解液分解的产气副反应是导致电池寿命快速衰退的重要原因;负极表面发生析锂是电池安全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
  • 刘文杰, 张闯, 闵越明, 刘素贞
    电源技术. 2023, 47(6): 734-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信号可以检测电池内部物理性质的变化,通过声学与电化学的耦合,可以了解电池充放电循环期间发生的内部电化学变化规律。电池实际工作时会处于瞬时充电、放电、静置且随机切换的状态,而大部分学者只在标况、常温下进行特定充放电情况下的声学实验,对于实际应用的电池不太现实。基于上述问题,通过搭建磷酸铁锂电池电-声-热综合测试平台,分析了电池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充放电、不同倍率充放电、静置温变、动态工况)下的超声信号变化,观察超声飞行时间和幅值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超声信号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灵敏性。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了声学特征表征动态工况的可行性,为未来超声应用于更多电池应用场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周江, 于宝军
    电源技术. 2023, 47(6): 741-7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锂离子电池快充需求与循环寿命保持的矛盾,以三元/石墨体系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倍率充电特性和正极、负极材料相变特征,提出了一种阶梯充电制式。采用该制式,电芯可以完成30 min充电80%荷电状态(SOC)的快充目标,且经过800次阶梯充电循环后,电芯放电容量保持率≥91.99%。通过对比阶梯充电制式下,不同循环次数放电容量衰减,dV/dQ曲线的变化情况,确定电芯阶梯充电循环容量衰减原因主要为活性锂离子损失。
  • 叶震, 李琨, 李梦男, 高宏宇
    电源技术. 2023, 47(6): 745-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测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时,针对电池外部特性参量电流、电压等单一的健康因子(HI)对电池退化特性无法完整覆盖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通道注意力机制(SENet)和栈式自编码(SAE)进行特征融合并引入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实现锂电池RUL的预测方法。充分提取锂电池电压、电流等HI。利用SAE对多个锂电池HI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并结合SENet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加重要特征在提取过程中的表现能力。利用BiLSTM网络对融合HI进行训练预测。采用NASA和马里兰大学计算机辅助寿命周期工程中心(CALCE)锂电池数据集进行验证,训练预测数据均采用50%的比例划分,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值达到0.017。
  • 刘征宇, 黄威, 孟辉, 郭乐凯
    电源技术. 2023, 47(6): 750-7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算中开路电压-荷电状态(OCV-SOC)曲线拟合及估算算法精度的问题,在二阶RC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高斯多项式来更好地拟合SOC和开路电压曲线,同时利用带自适应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并将所得模型参数带入由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安时积分法组成的模糊混合算法中,最终完成对SOC的估算。实验结果表明,该联合算法能够迅速收敛初始误差,静态恒流下SOC最大误差在1.1%以内,欧洲循环驾驶标准工况(NEDC)下SOC和端电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2%和1.82%,具有很好的估算精度和鲁棒性,可以实现对SOC的准确估算。
  • 董倩, 符春娥, 蔡晟, 赵鑫坤, 张旺
    电源技术. 2023, 47(6): 756-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太阳电池表面需覆盖玻璃盖片,使太阳电池免受空间辐照的危害,延长电池寿命。玻璃微珠和盖片胶混合制备的新型赝形玻璃盖片兼具柔软可变形和抵御辐照的优点,是一种有潜力的空间封装材料。该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光学透射率与工艺制程强相关。针对赝形玻璃盖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研究其光透过性,探究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工艺因素,如玻璃微珠的尺寸、间距、层数、与盖片胶间的结合强度及盖片胶厚度等因素对玻璃盖片光透射率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工艺组合,为空间太阳电池赝形玻璃盖片的工艺制程提供理论依据,加快其开发应用过程。
  • 秦文君, 尧磊, 王杰, 黄昊
    电源技术. 2023, 47(6): 760-7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铝空气电池金属阳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由于自腐蚀严重和钝化导致电化学性能无法提升的问题,通过引入TiC纳米粒子来细化铝阳极晶粒,提高晶界的数量,抑制自腐蚀反应,增加其电化学活性。实验利用Mg元素改善TiC与铝基体的润湿性,并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了0.3%(质量分数)纳米TiC的铝阳极。结果表明:与纯Al和Al-Mg对比,Al-Mg-TiC晶粒平均尺寸从1.966 4 mm降低到0.532 6 mm,自腐蚀得到明显抑制,各项电化学性能包括工作电压和阳极利用率均有所提高,放电位点数量增加并且分布更加均匀。
  • 王京亮, 姚利, 王开琼, 吴启兵, 李云伟
    电源技术. 2023, 47(6): 764-7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物理混合法和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Fe-Co-S型复合正极材料,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热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峰值电压和大电流放电下的脉冲性能更优。研究了Fe与Co的不同比例对Fe-Co-S型复合材料放电性能的影响,确定Fe与Co的最佳质量比为5:5。研究了不同比例碳纳米管包覆对Fe0.5Co0.5S2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最佳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
  • 李严冰, 郭斌峰, 周海剑, 刘伟峰
    电源技术. 2023, 47(6): 768-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筛分法和液相法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硫颗粒,并采用恒流充放电、倍率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硫颗粒对锂硫电池正极放电容量的影响以及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筛分法和液相法可以使硫颗粒均匀化、细化,可以不同程度提高锂硫电池中硫的利用率及循环稳定性、倍率放电性能。
  • 曾昭锋
    电源技术. 2023, 47(6): 772-7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步水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Co3O4电极材料,通过物相、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发现,制备的Co3O4具有羽毛状二维网络结构,可以增加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活性位点,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制备的Co3O4电极材料的比电容达到了679.51 F/g,其循环伏安测试曲线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曲线对称性完美,材料可逆性良好,材料的阻抗较低;在1 A/g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3 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仍然能保持初始值的79.3%,电化学稳定性良好;Co3O4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电极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姜鹏, 曾坤, 邹涛, 余龙海, 孙彦招
    电源技术. 2023, 47(6): 776-7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搭建了三种模式的电解液输送系统,通过模拟和实测,探讨管路旁路电流和泵功率对电解液输送系统的影响。在70 kW储能系统中进行不同电解液输送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泵数量的增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增加,功率单元能量效率也有一定提升,并且储能系统的充电能量和能量效率也有小幅增加。对储能系统中能量损耗进行分析,电解液输送系统的损耗随泵数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泵损耗增加,管路损耗降低,在模式3中,电解液输送系统能量损耗占比10.82%,其中泵损耗9.21%,管路损耗1.60%。对模式3中储能系统中各部分能量损耗进行研究,其中系统效率为66.50%,电解液输送系统消耗10.82%,功率系统消耗18.18%,控制系统消耗0.76%,储能逆变器消耗3.76%。
  • 黄小川, 孔圣立, 韩伟, 陈宇, 王阳
    电源技术. 2023, 47(6): 781-7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较好的高低温适应性、放电功率大、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目前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仍以铅酸电池为主。为保证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有必要了解电池在该状态下的衰退机制。选用三块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容量的蓄电池。三块电池进行相同的高温大电流循环热冲击试验,并进行活性物质定量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极端环境下蓄电池的衰减速率明显加快,三块电池的高温耐受性不同,容量保持率最低的电池可放电容量仅有额定容量的67.39%。剩余容量较高的电池的极板活性物质中α-PbO2含量较多。而剩余容量最低的电池的活性物质体积最大。
  • 研究与设计:物理电源
  • 周浩杰, 杨建卫, 王尊, 胡磊, 曹晟磊
    电源技术. 2023, 47(6): 785-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地预测光伏发电功率有利于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采集了江苏常熟某75 MW光伏电站和山西大同某100 MW电站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搭建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功率预测模型,对两个电站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为验证LSTM模型和同一算法下不同电站的功率预测精度,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和前馈神经网络(BP)算法搭建预测模型,并与LSTM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模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决定系数R2,对三种模型之间的误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LSTM算法预测模型精度更高,且不同电站采用同一网络模型时,电站输出功率和气象数据的相关系数值越大,模型的功率预测值更加贴近实际值。
  • 杨锡运, 王诗晨, 张艳峰, 彭琰, 马骏超
    电源技术. 2023, 47(6): 790-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相似日对光伏功率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出基于相似日的Grey-Markov与BP_Adaboost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为获取不同相似日,分别以辐照度和温度为相似变量,通过二维欧氏距离选取两组相似日;基于两组相似日数据,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光伏功率的总体趋势,用马尔科夫链对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两组预测结果;用BP_Adaboost对两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以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结果的预测精度与鲁棒性,可为光伏电站并网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马志强, 张建民
    电源技术. 2023, 47(6): 795-7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局部遮阴情况下,光伏阵列的P-V曲线存在多个极值,传统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追踪失败。针对多峰值P-V曲线,提出一种改进型花授粉算法来实现全局最大功率跟踪。该算法在标准花授粉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转化概率来平衡全局和局部搜索,同时用Jaya算法的位置更新公式替代原算法的局部搜索公式,有效避免了原局部搜索策略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并与粒子群算法、花授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花授粉算法具有更高的追踪精度和更快的追踪速度。
  • 研究与设计:系统技术
  • 杨海跃, 王泽宁, 高丽娟, 李峻宇, 苏海锋
    电源技术. 2023, 47(6): 800-8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风力发电储能,电池均衡系统需要具有简单、可靠性高、均衡电流大等优点。基于风力发电储能系统对电池均衡系统的需求,提出适用于风力发电储能系统的均衡电路及均衡策略。在均衡电路方面,使用可靠性较高且简单的开关阵列拓扑结构,利用外部电源为电池均衡,以提高电池均衡电流。在均衡策略方面,在传统电压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增加欧姆压降补偿,推迟均衡系统关闭时间,实现更优的均衡性能。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均衡电路较好地实现了均衡目标,传统均衡策略均衡电压误差约为14 mV,所提出的均衡策略仅约4 mV,在基本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提高了均衡系统的性能。
  • 魏姗姗, 韩小岗, 樊相臣, 杨伟进
    电源技术. 2023, 47(6): 804-8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新型的开关支路低频调制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光伏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但会导致输出电流总谐波失真度(THD)的增大,从而恶化逆变器的输出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的自适应电流畸变抑制调制策略,仅在过零点时使用传统高频脉宽调制(PWM),而在其他区段自适应切换至降损开关支路低频PWM调制,从而在降低光伏逆变器开关损耗的同时实现低THD的输出效果。以T型逆变拓扑为例,介绍了两种PWM调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对提出的光伏逆变器的自适应电流畸变抑制调制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对所提出的自适应电流畸变抑制调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以获得低开关损耗,同时有效抑制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畸变。
  • 孟渊, 吴临玉, 武荣
    电源技术. 2023, 47(6): 808-8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半桥电路在已有峰值电流控制中的电容电压不平衡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通过电荷控制同时进行电容电压平衡控制和电感电流反馈控制的方法。对半桥电路的电荷控制方法建立了控制模型,并对双闭环控制稳压电源的内外传递函数给出了通用的表达式。对建立的控制模式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的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稳定控制半桥电路电容电压,建立的控制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电路传递函数。
  • 李玲, 胡斌, 王刚, 蔡举
    电源技术. 2023, 47(6): 812-8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卫星用短时大功率载荷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轻量化、高可靠、一体式蓄电池包方案。除满足空间载荷长期稳定供能外,具备采集、自主均衡、充放电控制等功能。对载荷电池包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蓄电池组与管理单元一体化总体设计,对电池包内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说明。通过实验,完成了电池放电容量、寿命、单体采样精度及充电效率等设计指标的验证。星用载荷电池包的提出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卫星用短时大功率载荷应用的难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刘硕, 李钏, 刘文平, 宋建青, 王海政
    电源技术. 2023, 47(6): 817-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087X.2023.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平流层无人飞艇能源系统的CAN总线通讯架构,对常用的几种传统CAN总线连接拓扑进行可靠性分析、对比,得出这几种拓扑连接网络的优劣势,结合当前发展,提出一种双裕度CAN总线可靠性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平流层CAN总线单线式和级连式两种电缆拓扑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设计平流层无人飞艇能源系统CAN总线通讯架构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