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重视听障人群的安全服务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3-01
分享到:

英国有近1100万听力障碍患者,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听力障碍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隐性”残疾,由于助听器不像轮椅那样引人注目,听力受损的人无法立即被识别出来。当涉及安全问题时,听障者往往会被忽视。

法律法规的支持

英国近年来通过法律法规加强了对听障人群的关注与关怀。该国于2010年颁布的《平等法》要求各类场所应“预见残疾人的需求”,并“在必要时为残疾人士做出变通,提升为其所提供的服务”;2005年出台的《监管改革消防安全令》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2018年1月进行修订时,首次纳入了针对听障人群需求的具体指导。

对于服务供应商来说,应有法律和道义上的义务,为每一个进入其房舍的人提供便利且安全的环境,并遵守《平等法》中提供“附加的辅助和服务”的规定。

声、光、触觉警报提示

每个位置的风险评估将决定使用何种系统来提醒人们注意火情。在夜间,听障者大多不会佩戴助听器,因此,可以通过明亮的闪光灯作为烟雾警报。个人也可以使用枕头下的振动垫或佩戴腕带加以提醒。

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和特征各不相同,但最常见的是丧失听到高频声音的能力。虽然增加报警器的音量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有效的,但研究表明,使用较低频率的报警器对患有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人来说是最有效的。

研究显示,92%的参与者被520赫兹的方波吵醒,而对3100赫兹的警报做出反应的人只有56%。在酒店、公寓、医院等人们临时睡觉的场所,应考虑使用低频的报警系统。

听觉辅助技术——感应线圈

助听器可提高听障者的听敏度,但即使听障者佩戴了助听器,在紧急情况下依然不能确保获取到必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助听器会放大所有的声音,这意味着在中等噪音的环境中,听障者将无法区分他们想听的声音细节,比如来自安全点的指引信息。那么在更为紧急且混乱的情况下,缺少明确的指引与协助会让他们陷入险境。



感应线圈能够完全穿透周围的噪音,可以集成到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在内的各种声音系统或设备中,让佩戴助听器的人直接接收音频源的信息。在安装了感应线圈系统的场合,所有的终端用户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的助听器切换到“T”档,通过拾音线圈来接收清晰的声音。一旦发出的警报包含指令或通知,佩戴助听器的人就能清晰地听到它们。

感应线圈的放大器将声音输入转换成电磁信号,这种带有声音信号的电磁波可以在空间传播并被助听器上的拾音线圈所接收。在拾音线圈里电磁波又转换为音频电流,电流再经过助听器的放大处理,还原成声音信号,这是一个完全无线的过程。



大到音乐厅,小到对讲机,感应线圈系统可以设计应用于各种环境。英国标准BS8300给出了安装感应线圈的具体范例。在发生火灾时,车站大厅或机场航站楼的扩音广播系统至关重要,在这些系统中安装感应线圈,让公众听到清楚的信息,以便安全顺利地疏散。此外,建议门禁、对讲机、火灾报警电话也安装感应线圈。

建筑火灾发生后,一些接收到信息的听障者将顺利撤离到安全位置,还有一些可能会被困在电梯或避难点等待救援。此时他们需要得到引导以及安慰,也就是说,在其获救前需要与外界保持联系,感应线圈可以使这种交流成为可能。

在任何场所,清晰的标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听障者看到何处已安装感应线圈系统,还可以指示他们移动所处的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接收效果。专业安装人员将对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线圈电缆被放置到最理想的位置。

通常,如果人们处于站立姿势,信号的最佳接收位置是在头部高度。如果像车站大厅这样的场所不能覆盖所有区域,便会设立“倾听点”,在这里设有信息板,上面的信息会不间断地显示,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听障者了解情况。

感应线圈作为一项听觉辅助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帮助听障者进行沟通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国际标准将确保无论访客、工作人员或用户来自何方,他们的助听设备都是兼容的,而且感应线圈系统的助听标识也是全世界公认的。

任何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安装和定期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感应线圈系统更不例外,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听障者能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此外,工作人员要知道这些装置的存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至少在未来10年内,感应线圈都将大有可为。它不需要额外添加其他应用程序或设备就能使听障者从中受益,辅助他们走向安全的大门。(石威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