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共和立宪制联邦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各联邦主体相对独立。联邦政府紧急情况部设国家消防总局,国家消防力量实行军事化管理。俄罗斯消防部门不承担医疗救助任务。本文通过俄罗斯及前苏联一些成员国发行的邮票,讲述俄罗斯的消防故事。
几经变迁的消防体制
1434 年,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大公瓦西里二世颁布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消防法规。1649 年4 月30 日,俄国沙皇阿列克谢? 米哈伊洛维奇发布法令,建立24 小时的消防服务。1999 年叶利钦总统签署539 号令,确定每年4月30 日为俄罗斯消防日。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消防工作正式纳入警察职责。1803 年6 月24 日,亚历山大一世在首都圣彼得堡的警察部门建立了11 支军事化管理的消防队,由23 名军官和士官管理,队员是退役的沙俄军队士兵,这一天也被确定为俄罗斯职业消防队诞生日。不久,莫斯科也建立了军事化管理的消防队。1860 年,鉴于全俄普遍建立军事化消防队投入大、效率低,沙俄内政部调整政策,要求在城市建立完全由平民组成的职业消防队,同时也催生了志愿消防组织。
1918 年4 月,十月革命胜利后,弗拉基米尔? 列宁签发《国家消防工作组织法》,成立了国家消防组织——保险和消防委员会。1934 年成立国家消防总局,隶属内务部。1936 年4 月,苏联中央委员会颁布《国家消防监督和城市消防条例》,明确消防部门的监督职责和权力。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为扑救战火和疏散人员、物资,许多消防员献出了生命,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消防部门都曾因英勇救火获列宁勋章。
1966 年,消防部门正式归属内务部,仍是军队编制。1977 年12 月,苏联中央委员会颁布《国家消防监督条例》(1986 年3 月修订),确立了苏联的消防监督体制和职权。
俄罗斯联邦消防改革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重建国家消防服务体系,俄罗斯联邦政府将消防职能重组并再次纳入内务部。1994 年12 月21 日,《俄罗斯联邦消防安全法》颁布实施,明确国家消防总局隶属内务部;各联邦主体设消防局,市、区设消防大队。
“9·11”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汲取教训,立即改革和加强应急反恐工作。2001 年11 月9 日,普京总统发布1309 号总统令,对国家紧急反应机构改革作出重大决策:自2002 年1 月1 日起,国家消防部门正式转隶紧急情况部,增编208 名国家消防总局人员,并将国家消防经费开支列入相应年度联邦预算范围。
2005 年以来,俄罗斯发布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进消防自治改革。国家杜马、总统和联邦政府统筹修订了32 部法律、28 个总统令和83 个联邦政府决定。地方消防安全职能基本移交到各联邦主体,逐步实行地方自治管理。
历史上的大火巨灾
1812 年莫斯科大火
1812 年9 月,拿破仑率领法军大败亚历山大一世,并占领莫斯科。9 月14 日,法军刚刚进入莫斯科,全城就发生大火,并连续燃烧至9 月18 日,几百年的古城付之一炬,伤亡人数难以计数,3/4 的城市化为一片废墟。大火烧毁了许多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和艺术品,也烧毁了大量建筑、仓库和粮食,法军失去了稳定的后勤保障。
莫斯科大火成为俄法战争的转折点,也改变了欧洲的历史。焦土政策、饥寒交迫迫使法军撤出莫斯科,并最终撤出俄国。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起火
1986 年4 月26 日凌晨1 时23 分,前苏联成员国之一乌克兰共和国基辅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起火并泄漏,对周边及白俄罗斯、俄罗斯毗邻地区造成巨大影响。
事件发生后,苏联反应迟缓,导致灾难加剧。48 小时后周边村庄才得知消息组织人员疏散;3 天后莫斯科派出的调查小组到达现场,但迟迟没有形成报告;一周后,苏联才从瑞典政府的通报中意识到此次事故的巨大危害。苏联组织几十万“清理人”进入30 千米范围内的污染区,清理辐射污染物。2000 年11 月,乌克兰政府永久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2018 年购物中心大火
2018 年3 月25 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冬天的樱桃”购物中心发生大火,过火面积1500 平方米,造成64人死亡、52 人受伤,损失约40 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4 亿元)。该建筑系克麦罗沃糖果公司数年前由厂房违规改建,为一栋4 层综合性购物中心,集影院、游乐、餐厅和商铺于一体。起火点位于顶层的儿童游乐区,由于该区域使用大量泡沫塑料等装饰材料,起火后不久即爆燃,不到30 秒整个楼层就被浓烟覆盖。购物中心多个楼梯出口被锁闭,火灾发生后自动报警系统被保安关闭、自动灭火系统失效,人们无法及时疏散逃生。现场人们用地毯接住了数名从4 层跳下的逃生者,消防部门抢救疏散了100 余人。经调查,起火原因是电网负荷过大导致电线短路。
这是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几次典型灾难,国家灾难预防能力和防灾基础建设受到严重质疑。事后,俄罗斯各地重新审视防灾基础工作,大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防火技能培训,加大对建筑材料和电气火灾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安全发展。
消防力量建设与装备发展
国家应急消防力量
紧急情况部全称俄罗斯联邦民防、紧急情况及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1990 年12 月27 日,苏联解体前夕,组建俄罗斯救援队。1994 年1 月10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委员会改组为紧急情况部。紧急情况部主要任务是制定和落实国家在民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政策,实施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消除火灾、保障水上安全、对国内外受灾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部机构庞大,设有科研教育、训练中心、医疗及后勤保障机构。1995 年11 月,俄罗斯宣布每年12 月27 日为联邦救援人员日。
国家消防总局是紧急情况部下设的独立联邦管理机构,负责领导联邦国家消防部门工作。国家消防总局直接领导和指挥国家消防力量。2017 年,俄罗斯的国家消防力量包括22 万消防人员,其中5.1 万人24 小时执勤,10 万人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拥有4000 多个消防站、13600 座建筑、18634辆消防车、49 艘消防船和99 架救援飞机,其中直升机有85 架。国家对志愿消防队实行登记制度,全俄有约13 万志愿消防员。
消防装备建设和科技发展
俄罗斯消防力量的日常执勤和灭火作战仍延续苏联时期的制度。基层中队的消防车一般不少于3辆,多为水罐车和泵浦车,一些中队还配有泡沫车、干粉车、云梯车、抢险救援车、通信照明车等;有26% 的城市配有云梯车,9% 的城市配备了抢险救援车。莫斯科的消防中队还建有防毒防烟专勤班(组)。
为汲取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与亚美尼亚大地震的救援教训,国家消防总局在全俄消防中队加强抢险救援装备和训练,并组建了8 个抢险救援大队。每个抢险救援大队200 人,配备抢险、防化、防辐射、急救、潜水等特种器材、车辆及个人防护装备。大队人员24 小时备勤、随时出动,跨区域机动作战。近年来,俄罗斯在消防改革计划中重点推进消防特勤力量建设,加强航空消防建设,并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应用卫星监测系统等高科技手段。
19 世纪,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建立消防设备制造工厂,生产消防泵、消防梯等。1904 年,“弗雷泽伙伴”车身公司制造了俄罗斯第一辆消防车。1925 年, 莫斯科汽车运输和工商股份公司六厂开始生产帕卡德和菲亚特等国外底盘的消防车。1926年7 月, 列宁格勒的普罗缅特厂生产出第一辆完全国产消防车,底盘为1.5 吨的AMO-Φ-15,泵输出功率为1200 升/ 分钟。俄罗斯科学家研发了许多新型的消防设备,包括消火栓和手持泡沫灭火器。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组建后,采购了大批专业救援车辆和装备,包括大量救护车、机动控制站、全地形车以及卡玛兹和乌拉尔卡车底盘的消防车,配备了生命探测仪、除颤设备、车载手术室等,还有火星-700气垫船、火星-2000 气垫船、米-8 直升机、米-26 直升机、伊尔-76 运输机和专门扑救山火的别-200 水上飞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