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消防安保掠影
来源:《中国消防》    发布时间: 2024-10-17
分享到:

法国当地时间9月8日晚,随着杜乐丽花园上空的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举世瞩目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收官。虽被称为“巴黎奥运会”,但35个比赛场馆只有25个位于巴黎大区(包括巴黎及周边共8个省,也被称为“大巴黎”或者“法国首都圈”),其中12个位于巴黎市内,还有10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他省和海外领地。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95%的比赛场馆是原有建筑改造或属于临时设施,像巴黎地标协和广场、凡尔赛宫、大皇宫、埃菲尔铁塔周边都作为比赛场地,这既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融入巴黎历史文化的独特环境,也增加了这场世界顶级体育和文化盛会的安保难度。法国政府将恐怖袭击、网络攻击、无人机攻击和核生化事件列为奥运期间重点防范的四大风险,消防救援部门责无旁贷成为奥运安保的重要力量。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几个小时,法国铁路系统受到多起恶意放火攻击,波及三条主要线路,约80万人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总体而言,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巴黎奥运期间没有发生其他有影响的火灾等安全事件。


立足预防,消防部门全面介入奥运筹备


如国际奥委会所言,“奥运会相当于42个世界锦标赛、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联合国大会和达沃斯论坛在同一地点同时举行”。

鉴于复杂的国内外安全形势,法国在奥运筹备之初就把安保工作列为重点,2018年3月26日颁布《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工作法》,涉及主办方责任和规划、发展、环境、住房、交通、安全、伦理与诚信等内容,其中第24条规定在相关区域设置应急救援车辆、安保车辆和奥运相关人员使用的赛事专用道路,并在必要的时间段将上述道路的交通和停车管理权移交国家主管部门。

2023年5月19日颁布的《奥运法》就医疗、反兴奋剂、安保事项作出专门规定,第三章“加强安全措施”共11条,包括授权安保图像采集设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报告安全风险,以便警察、宪兵、消防救援等部门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2023年8月28日通过的法律细化了可以运用图像采集算法处理监测的8类事件:遗弃物品、携带武器、人员和车辆逆行、人员和车辆进入禁区、人员摔倒、人流活动、人流拥挤、火灾。

巴黎自1811年采用现役消防体制,部队建制经历了从营(1811年)到团(1867年)再到旅(1967年)的不断壮大。

目前,巴黎消防总队接受陆军工兵部队和巴黎警察局的双重领导,肩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三大职责,其预防办公室有35名军官、39名军士长和18名士兵,负责规划审批、建筑许可和施工现场及重要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平均每年审查各类项目约1.2万个。自2018年以来,预防办公室一直与巴黎警察局的建筑安全专家密切合作,开展奥运相关新建和原有建筑改造以及临时建筑的消防设计审查,确保奥运基础设施符合最严格的安全标准。

奥运村和残奥村占地50公顷,包括餐饮、医疗、训练和礼拜场所等各类公共建筑115座,以及可容纳15000名运动员的88栋住宅楼,奥运会后将改造为供6000名居民使用的2800套住房和12万平方米的商业场所,位于电影城的大餐厅可容纳3500人,每天可提供4万份膳食。

为确保奥运村和残奥村消防安全,2019年12月内政部等部门专门成立消防安全特别委员会,负责所有建设项目的消防安全把关——这项工作的特别之处在于,既要考虑奥运期间的使用安全,也要确保奥运后(即通常所说的“遗产阶段”)的长期使用安全。

2024年2月11日投入使用的阿迪达斯体育场,是汇聚了音乐、体育、文化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包括容纳8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和9000个座位的音乐厅,承办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项目,以及残奥会羽毛球和举重项目。

巴黎警察局技术安全部门和巴黎消防总队的专家围绕该项目至少进行了25次图纸会审,就12项超出规范的设计内容和大厅排烟方案召开多次论证会议,分两个阶段验证了相关设计:首先验证内政部认可机构提出的火灾场景假设,然后验证消防设计的可行性,以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限制火势蔓延,并便于消防救援部门展开行动。重中之重是音乐厅的排烟方案——音乐厅面积1200平方米,最大高度28米,共4层(第4层的楼面高度17.5米),排烟方案设计时提出了4种火灾场景,包括从舞台中央热释放速率为6兆瓦的火灾,到边看台或高层贵宾包厢的不同规模火灾,经充分讨论,消防安全特别委员会批准了开发商提出的自然排烟方案,同时要求加强其他安全措施。


强化力量,增加消防救援站和装备设施

巴黎消防总队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城市消防机构,也是法国唯一的跨省消防救援机构,辖区包括巴黎市和周边的上塞纳省、塞纳-圣但尼省、瓦勒德马恩省共124个市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分布着法国四分之三的高层建筑和戴高乐机场等三个重要航空港,居民约700万,每天来自大巴黎地区的人口约200万,每年游客超过4400万。

2023年,巴黎消防总队共出动495397次,平均每天1357次(相当于每分钟1次),其中82%(403913次)是人员紧急救援(包括灾害事故受伤和患病),交通事故救援占5%(25899次),火灾只占3%(15546次)。

巴黎消防总队现有8650名现役消防人员(女性占7.5%),下设6个团级建制支队(1、2、3支队为消防救援支队,4、5支队为特勤支队,6支队为训练保障支队),下辖78个各类消防救援站,此外还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国民议会、荣军院和内政部、国防部、文化部等重要政府部门以及卢浮宫、国家图书馆等重要的文化机构,乃至法国海外领土的重要目标(如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设有共20支执勤分队。

为强化奥运期间的消防救援保障能力,近年来巴黎新建了多个消防救援站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奥运村消防救援站。

该站位于巴黎东北塞纳-圣但尼省A86高速公路以北的圣旺河岸,兼具水陆救援能力,以1924年巴黎奥运会摔跤项目金牌得主、巴黎消防员亨利?德格兰的名字命名。

奥运村消防救援站的陆上部分包括一座8层建筑和庭院、训练塔、停车场,首层是通信室、消防车库、战斗服更衣室、器材库、健身房;二层是行政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三至四层为生活区,包括餐厅、厨房、大厅、电视室等;五至八层是消防员宿舍。水域部分的码头设有潜水员更衣室、潜水设备间、压缩机房和办公室,通过人行天桥进入岸边停泊的驳船。在奥运和残奥会赛事期间,奥运村消防救援站由巴黎警察局与消防总队共用,陆上部分建筑的二、三层作为巴黎警察局的奥运指挥中心,奥运之后全部交由巴黎消防总队使用,作为第40号消防救援站。

2023年8月底,巴黎消防总队增配的三艘救援艇投入执勤。每艘艇配备两台舷外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147千瓦,确保救援艇的时速达到80千至90千米/小时。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乘船沿塞纳河巡游环节,就可以看到在河道游弋执勤的救援艇。

2023年,法军启动了顶级运动员与战斗部队“结对子”的“冠军军团”项目,组织旅团级部队与高水平运动员建立联系,在军队推广体育运动。巴黎消防总队认为体育精神与消防员超越自我、牺牲奉献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与6名“冠军军团”运动员建立了联系。1994年出生的女子花剑项目法国冠军、东京奥运会亚军宝利娜?兰维尔从小就住在消防站附近,一直想成为消防员,她认为军人和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纪律严明、团队合作、相互尊重、超越自我,面对紧急情况头脑清醒,所以第一时间就报名作为巴黎消防总队的形象代言人,并在巴黎奥运会女子个人花剑项目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冠军军团”成员共取得21枚奥运会奖牌和25枚残奥会奖牌。


完善体系,精准应对赛事活动风险隐患

奥运筹备初期,法国政府就明确了安保工作的治理架构。

在国家层面,奥组委是赛事安全的责任主体,主管消防救援工作的内政部是安保工作的主责部门,“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国家安保协调中心”作为国家级协调机构,代表安保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内政部常设部际协调机构“国家战略指挥中心”负责分析、汇总和传递所有关奥运会安全方面的信息,并向观众、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公众提供可能影响赛事安全的相关信息。

借鉴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和近年来重大体育赛事安保经验,巴黎消防总队基于整体安全理念,确定了奥运消防安保面对的三大风险和五项行动原则。

三大风险包括:大量游客进入巴黎加剧了原有的消防安全风险;赛事和庆祝活动人员大量聚集产生高风险;政治、舆论等特殊风险明显放大。

五项行动原则包括:强化对青年消防员的培训以提高队伍凝聚力;确保救援服务的质量和公平可及性;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履行全部民事安全任务;强化国家层面与各机构的行动协调配合;强化特殊情况应变能力和力量储备。为加强与警察、军队、急救的协同,巴黎消防总队在机场、火车站、塞纳河畔和奥运场馆进行了数十次演习,为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为确保消防救援能力,近年来巴黎消防总队的年度新兵招募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加强了针对性培训,2021年新招1067人,2022年新招930人,2023年新招1058人(完成1200人招募计划的88%),新兵经过半年集中培训后参加执勤。

在常态下确保每天1900名消防人员在一线执勤的基础上,巴黎消防总队将奥运期间的力量动员分为四个等级:筹备阶段(奥运会前)、奥运会与残奥会过渡阶段,以及奥运会结束至恢复正常勤务期间为“中级”,增加动员20%的力量,即确保2300名消防员执勤;启用的奥运场馆少于10个的赛事阶段为“加强级”,增加动员30%的力量,确保2500名消防员执勤;启用的奥运场馆多于10个的赛事阶段为“高等级”,执勤消防员增加40%,达到2800人;奥运会开幕日的7月26日为“特殊级”,执勤消防员增加50%,达到3000人。

此外,法国内政部还从部分省的消防救援部门抽调了共500名职业消防员到巴黎增援。所有执行安保任务的军警和消防人员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不得休假,最高补偿是1900欧元。

比赛场馆和室外赛事的线路安全,是奥运安保工作面临的最复杂挑战。

每个场馆均设置四类安全警戒范围,构建了互为补充的“安保同心圆”:核心是由赛事组织者负责的“场地警戒线”,尽可能靠近场馆和线路,只有经过认证的人员和获得巴黎警察局授权的急救、消防、警察或宪兵等专用车辆才能进入。

每个场馆外都前置部署一辆消防救援车和一辆人员救援车,并在场馆安保指挥中心设消防联络员,直接向巴黎消防总队指挥中心报送信息,同时,所有靠近奥运场馆的消防救援站也都增配一辆消防救援车和一辆人员救援车,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应对各类紧急事件。

核心区之外是依次向外扩展的三道安保警戒线:反恐警戒区域(标示为灰色),根据2017年《加强国内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法》设置,只有持票观众和主办方认可的人员才可进入;机动车禁行区域(标示为红色),主要目标是降低恐怖主义风险、确保进出现场和河道的公共交通安全,行人、自行车、滑板车和经特许的车辆可以进入这些区域;交通管制区域(标示为蓝色),目的是减少红色区域附近的交通流量,方法是分流上游穿行车辆、途经车辆和过境车辆,同时保持区域内居民正常生活,送货、维修、搬家或上下班的车辆,在接受警方检查后可以进入。

比赛场馆的红色和蓝色区域警戒线,在比赛日第一个比赛项目开始前两个半小时启用,并在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一小时后解除。危险品运输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红区和蓝区,但是氧气、二氧化碳、液氮、乙炔等生活和赛事必需危险品的运输车辆,持奥运通行证和运输企业证明、收交货地点证明,可以在指定时间段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