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来源:第八届高校消防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 2025-01-09
分享到:

(上海大学 程连勋)


1951年,作家魏巍在著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赞誉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而后,“最可爱的人”成为了一种精神特质,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生活在和平年代,倘若问我谁是我们城市中“最可爱的人”,我一定会说是这样一群时刻守护我们安全的人。每次路过杨浦东外滩的滨江畔,我总会情不自禁驻足,目光被对面杨树浦路上矗立着的一座3层楼砖混小楼所深深吸引:红色的砖墙在这片繁华中,显得格外庄重,似乎在静静地诉说深邃久远的历史。但更勾起我心弦的是那座30米高的塔楼,不知为何,默默远望这样一座消防站,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词:驻守远眺。

记得后来趁着“消防开放日”的机会,我有幸走进这个令我感到“陌生”的消防站,在那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群“最可爱的人”。

沿着梯子飞驰而上,顺着绳索帅气悬垂,他们用熟练的动作展示着他们精湛的技能。不光如此,他们更是用生动平实的讲解,为我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不仅仅是教会我们该怎么学会火场自救逃生,更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关注我们身边消防安全。望着这些一袭“火焰蓝”的小伙子们,我的内心不禁有些触动:这样一股青春力量,着实令我感到亲切。

在恋恋不舍即将离开之际,我忍不住问他们:真的着火,面对险情你们会感到害怕吗?其中一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队员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却是非常坚定地告诉我:“害怕又不害怕,害怕是因为敬畏生命,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不错过宝贵的每分每秒。不害怕则使命光荣,我们的身旁,有一个个对于我们给予信任和厚望的人民群众们,更有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光荣底蕴的激励。”

后来我才知道,这座消防站早在1920年就建成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百年奋斗,历久弥新,这座塔楼早已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队员们告诉我:“一百年前,这座塔楼是杨树浦周边最高的建筑。老一辈的队员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在塔楼上面值守,用望远镜观察火情。”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早已不需要再用这种“原始”的方式了,但我想这样一种“驻守远眺”的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

晚风轻拂,月色怡人,城市又回归静谧之中。回首再凝视这座巍然的消防站,我释然了,我想这就是“守望”的精神力量吧。他们热情似火、他们驻守繁华,他们用青春肩负起重任,恪守忠诚、担当,他们如忠诚卫士一般,驻守在浦江畔,我想他们守望的是他们的初心,更是人民的期盼。正是他们的守望,造就了我们的安宁。而我,作为上海这个城市的一份子,理应认真回应他们的坚守和守望,真正地用实际行动关注和支持消防工作,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